讓“聰明車”安全行駛
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加快,車企積極布局搶占新賽道——
讓“聰明車”安全行駛
本報記者 徐佩玉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2年12月01日 第 04 版)
自動駕駛出租車逐步實現“前排無人”、無人零售車提供“無接觸”購物、智能卡車讓物流運營更高效……近年來,智能網聯汽車產品不斷迭代、應用場景不斷豐富,逐步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11月上旬,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公安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已成為汽車產業發展趨勢的當下,政策利好將進一步推動產業健康發展。
近30個城市發放超1000張道路測試牌照
在手機上一鍵下單,一輛頭頂激光雷達的出租車從遠處駛來。去年,這類自動駕駛出租車需要配備一名安全員,有時還需要安全員進行一些手動操作。而今,多地的自動駕駛出租車已經實現了真正的“無人”。
近日,北京市向小馬智行等企業頒發了自動駕駛無人化第二階段測試許可,可實現車內“前排無人,后排有人”。在湖北省武漢市經開區和重慶市永川區的特定區域內,自動駕駛出租車上也實現了“前排無人”。
商業化試點是自動駕駛應用場景落地的重要環節。在全國多地,小馬智行、百度、文遠知行等自動駕駛企業已經實現自動駕駛出租車的落地商用。
除了出租車,智能網聯汽車也逐步應用在重型卡車、快遞配送、清掃、接駁等多個領域。在湖南湘江新區的湖南省檢驗檢測特色產業園內,無人駕駛零售車按照規劃的線路行駛,其貨柜可容納飲品、食物等,并具備冷藏、制熱功能,為園區員工提供便利的“無接觸”購物方式。小馬智行與三一重卡合資公司一驥智卡所生產的首批30輛智能卡車日前已下線。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介紹,目前,全國已有近30個城市累計為80多家企業發放了超過1000張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高等級智能網聯汽車在特定場景、特殊區域已開展規;d人載物測試示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發展步伐進一步加快。
根據此次征求意見稿,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的條件進一步明確,并特別強調了安全性。例如,試點城市應具備符合一定條件的公共道路、交通基礎設施、通信基礎設施、高精度地圖等必要的基礎設施條件,試點道路的交通設施應當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要求;具備良好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基礎、省級或市級智能網聯汽車安全監測平臺、汽車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管理能力、安全隱患和突發事件處置能力等安全管理條件。
業內人士認為,國家層面明確試點工作及相關條件,對于推動智能網聯汽車上路并進一步提高安全性、助力相關產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也有助于企業在市場最前沿進一步理清思路、優化布局,而企業的探索將有利于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的功能、性能提升和產業生態的迭代優化。
從單條道路測試擴展到區域示范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汽車市場上各大品牌產品矩陣不斷豐富,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智能網聯汽車正成為新賽道。
多地積極推出舉措,搶抓發展機遇,營造良好政策環境,全力支持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
深圳走在全國前列。2021年,深圳共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145公里,率先在媽灣港實現智能網聯汽車規;痉稇。今年6月出臺的《深圳市培育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實現網聯化先發引領、智能化大幅躍升、電動化全面滲透,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和應用高地。
上海、重慶等地也明確了發展目標。上海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國內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體系,智慧道路基礎設施實現重點區域覆蓋,基本滿足車路協同、智慧交通、智慧出行應用需求。重慶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相對完整、重點突出、全國領先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供應鏈體系等。
郭守剛介紹,目前,全國已建設17個國家級測試示范區、4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16個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試點城市,完成智能化道路改造超過3500公里,建成5G基站200萬個,從單條道路測試擴展到區域示范,逐步推動產業規;蜕虡I化發展。
各家車企也在紛紛搶占這一新賽道——
比亞迪有關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經過多年發展,比亞迪在此領域已擁有三大拳頭產品,即“比亞迪DiLink智能網聯系統”“比亞迪DiPilot智能駕駛輔助系統”“比亞迪汽車APP”。其中,“比亞迪DiLink智能網聯系統”是打通“硬件、軟件、生態、手機端”四維一體的智能座艙,延續了手機使用習慣,提升了用戶體驗。
上汽通過集成內外部創新資源,打造了“七大技術底座”,包括覆蓋純電、混動、燃料電池三條技術路線的三大整車技術底座,以及涵蓋動力電池、動力總成、電驅系統和軟件架構的四大關鍵系統技術底座。上汽集團表示,公司正在加快推動電動智能網聯技術持續產業化、產品化。
自動駕駛方面,記者了解到,目前有條件自動駕駛功能車型正蓄勢待發。以蔚來、小鵬、理想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產品已在市場上實現規模量產,以百度、華為等為代表的科技企業與車企合作產品相繼落地,以廣汽埃安、上汽智已等傳統車企的新品牌自動駕駛功能產品陸續交付。
市場前景廣闊,挑戰也不小
眼下,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已成為汽車產業的發展趨勢。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關專家向本報記者分析,從產業自身發展看,汽車正處在由電動化向智能化、網聯化轉變的進程中,產品屬性從單純交通工具向移動智能終端、儲能單元和數字空間轉變。從產業間協同看,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是與互聯網、人工智能、通信技術的深度融合,是軟件與硬件的深度融合,是制造商、供應商與消費者的深度融合。從消費需求變化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影音娛樂等方面的個性化和高端化需求日益增加。從商業模式變化看,汽車產品將以用戶體驗為重要出發點,軟件、內容和服務的價值比例將會持續提升,盈利點向價值鏈后端轉移。因此,產業的轉型升級勢在必行,有望在未來催生數萬億元的市場規模。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迅速的同時,也面臨著較高的安全要求,包括政策法規、技術研發、安全性、社會認同等諸多方面,給企業帶來挑戰。
政策法規方面,智能網聯汽車在產品準入、上路行駛等領域仍有待進一步規范、明確。技術研發方面,高算力芯片、高性能傳感器等關鍵零部件國產化程度有待提高,自動駕駛算法需要通過更多場景加以驗證。安全性方面,隨著汽車產品智能化、網聯化程度提升,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等問題日益凸顯;A設施方面,車路協同設施的適配性與統一性仍需完善。社會認同方面,公眾對駕駛輔助的認同度較高,但對高級別自動駕駛仍存在安全憂慮。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關專家建議,應從政策創新、技術攻關、網絡和數據安全監管等方面加強安全保障。包括在基礎條件較好的試點城市對產品技術能力進行驗證,為完善管理政策和技術標準提供經驗。通過行業聯合攻關、重大項目等形式加強行業共性平臺建設。強化技術監管能力建設,形成貫穿事中事后的動態監管機制等。
產業的迅速發展催生了對人才的旺盛需求,人才梯隊建設和系統化培養也是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亟待解決的問題。據悉,中國互聯網協會車聯網工作委員會近日牽頭發布“智能網聯技術人才培養計劃”,將重點培養智能網聯數據管理與應用方面的復合型人才,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責任編輯:歐云海)